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跌。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于3286.65點,跌1.76點,跌幅為0.05%;深成指收于9849.80點,跌5.39點,跌幅為0.05%;滬深300收于3775.08點,跌6.54點,跌幅為0.17%;創業板收于1931.94點,跌2.52點,跌幅為0.13%。兩市成交10220.83億元,較前一日交易量減少3.24%。小盤股強于大盤股。中證100下跌0.09%,中證500上漲0.12%。
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19個行業上漲。其中,美容護理、機械設備、傳媒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2.60%、1.44%、1.27%,石油石化、綜合、公用事業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0.55%、-0.97%、-1.78%。滬市有1423只個數上漲,占比62.41%,深市有1957只個數上漲,占比68.31%。非ST個股中,67只個股漲停,45只個股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漲跌不一,其中,2只期指好于現貨指數。
昨日,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下跌0.00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Wind 日期:2025/4/29
昨日,歐美主要市場漲跌不一,其中,道指上漲0.75%,標普500上漲0.58%,納斯達克指數上漲0.55%;道瓊斯歐洲50下跌0.59%。亞太主要市場普遍上漲,其中,恒生指數上漲0.16%,日經225指數下跌0.00%。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Wind 日期:2025/4/29
三、新聞
1. 港交所與香港證監會就“中概股回流意向”已與部分相關企業進行接觸。
人民財訊4月29日電,證券時報記者獨家獲悉,針對全球最新變化,港交所與香港證監會已根據特區政府的指示做好準備,并已與部分相關企業接觸。若仍未在香港市場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會為其香港上市提供適當的指引與協助。有關具體措施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務必切合實際需要。此外,為配合最新經濟趨勢和企業需求,吸引更多來自不同地區的企業來港上市,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正推進全面的上市制度檢討,其中包括審視上市要求和上市后的持續責任;檢視上市規例和安排,改善審批流程;以及研究優化雙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門檻等。相關檢討將進一步便利新興產業公司和海外企業在港上市。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向記者表示,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一直有回流香港市場的意向,配合相關需求,港交所近年推出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包括針對“中概股”和其他海外發行人的融資需求對有關上市機制作出了全面檢討,以進一步便利“中概股”在港上市。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截至2025年3月底,已有33家“中概股”發行人回流香港。
此外,對于美國濫施關稅對環球市場帶來的波動,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稱,香港證監會直至目前沒有發現任何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或嚴重影響金融穩定的行為,未有過度杠桿或頭寸集中的情況。股票市場和股票衍生品市場,沒有出現顯著增加持倉,亦未有出現淡倉集中或累積的情況。
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和監管機構已建構一個“全天候、聯動式、跨市場”的實時監控機制,密切監察市場變化,包括防范尤其在市場信心脆弱時可能突現涌現的風險。倘若市場出現異常情況,亦有足夠且多元化的工具應付,以防范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香港將保持高度警惕、做好準備,加強對形勢發展的監控、預測及應對部署。
結論:
部分中概持倉較重管理人如果短期因可能的退市問題出現凈值的大幅擾動,反而是不錯的機會,根本原因在于本身不是基本面的問題,這些公司的底層資產負債表在國內,籌碼方面的松動出現的大幅折價會為價值創造提供不錯的角度,同時考慮到過去幾年因各種風險時間沖擊,不少公司股價本身風險釋放就很充分的背景下。類似情形可以參考一月初騰訊的案例。
2. 美財長:正與15-18個貿易伙伴談判,首份協議本周或下周達成
美東時間周一,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正與15至18個“重要貿易伙伴”談判定制化協議,而首批簽署的協議之一很可能是與印度簽署的。
印度可能與美國最早達成協議?
在特朗普總統4月2日宣布征收廣泛的全球關稅后,全球市場對關稅的走向感到不安。盡管特朗普政府一直聲稱正與多國談判,但截至目前,仍未宣布達成任何協議。
貝森特聲稱,美國已經在談判中取得了進展,他預計第一份貿易協議可能會在 本周或下周 達成。
他聲稱,美國和印度有可能在未來幾天內達成協議,這是美國與15至18個“重要貿易關系”伙伴達成的定制協議之一。
他表示:“許多國家都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建議,我們正在對這些建議進行評估…我猜印度將是我們簽署的首批貿易協議之一。所以要關注這個領域。”
他補充說,美國還與日本進行了非常實質性的談判,與其他亞洲貿易伙伴的討論也進展順利:
“萬斯副總統上周訪問了印度,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我提到過,我們與韓國的談判進展也非常順利,而且我認為我們與日本盟友也進行了一些非常實質性的談判。”
貝森特還透露,特朗普總統將“密切參與”與 15至18個重要貿易伙伴達成的每一項定制貿易協議,但盡快達成原則性協議至關重要。
結論
印度其實是比較受益于全球的關稅戰爭的,除了內部出現了一些積極的信號,外部環境對其也是比較有利,如果因為關稅戰出現了的較大的指數層面波動,從交易上反而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