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跌。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收于 3346.04 點,跌幅為 0.80%;深成指收于 10854.50點,跌幅為 1.17%;滬深 300 收于 3925.65 點,跌幅為 1.11%;創業板收于 2240.59 點,跌幅為 1.13%。兩市成交 18968 億元,較前一日成交額減少 8.83%。小盤股強于大盤股。中證 100 下跌 1.10%,中證 1000 下跌 0.44%。
31 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 2 個行業上漲。其中,機械設備、汽車、電子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0.40%、0.31%、-0.12%,傳媒、農林牧漁、非銀金融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2.35%、-2.05%、-1.70%。滬市有 615 只個數上漲,占比 27.35%,深市有 98 只個數上漲,占比 19.60%。非 ST 個股中,68 只個股漲停,8 只個股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 3 個合約均下跌,其中,0 只期指好于現貨指數。
▼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
數據來源:Wind 日期:2025/2/25
昨日,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下跌 0.02 個百分點。十年期國債報收 1.7175%,銀行間 7 天質押平均成交于 2.22%,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收 7.2525(中間價 7.1726),當日升值 0.06%。10 年期美債收盤在4.2926%,當日下行 10BP。
昨日,歐美主要市場多數下跌,納斯達克下跌 1.35%,標普下跌 0.47%;歐洲普遍下跌。亞太主要市場普遍下跌,其中,恒生指數下跌 1.32%,日經 225 指數下跌 1.39%,印度市場上漲 0.20%。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Wind 日期:2025/2/25
三、新聞
《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
特朗普政府于 2025 年 2 月 21 日發布的《美國優先投資政策》(America First Investment Policy)備忘錄,主要措施:
1. 外國投資比例限制及“快速通道”審查
對于關鍵領域的投資(如關鍵技術、關鍵基礎設施、個人數據及其他敏感領域),外國投資者在美投資的限制將根據其與外國對手在投資和技術獲取方面的距離和獨立性進行調整。
備忘錄提出的投資政策區分了“盟友國家”、“合作伙伴”和外國對手國家:對前兩者,適用一套“基于客觀標準”的“快速通道”程序,以促進其對美國企業的投資,特別是涉及先進技術及其他重要領域的企業。這和拜登任內最后幾天發布的《人工智能擴散出口管制框架》異曲同工,這份備忘錄也把世界劃分成不同陣營,對盟友降低投資壁壘,對中國設立更高壁壘。
2. 新的入境投資限制,擴大 CFIUS 管轄范圍
政府將實施新規,禁止與中國相關的個人或實體“收購關鍵的美國企業和資產”,并僅允許那些“符合美國利益”的投資。這些規則可能會使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默認禁止中國相關投資者在戰略行業的交易。
傳統上,CFIUS 主要審查外國投資者收購或獲得美國企業的“控制權”,綠地投資(即外國公司在美國設立新業務,而非收購美國企業)通常不管。2018 年《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FIRRMA)通過后,涉及關鍵技術、關鍵基礎設施和敏感個人數據(TID 領域)的投資,就算是綠地投資也被審查。近年來,中國公民或企業在美國購地的限制越來越多。
從備忘錄看,本屆美國政府打算針對更多中企在敏感技術領域對美綠地投資加強審查,并且人工智能被單獨挑出來突出強調。
3. 擴大對外投資限制,美國養老金不投資中概股
考慮擴大美國對華投資限制領域范圍,且限制名列將定期審查更新。涉及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技術、高超音速技術、航空航天、先進制造、定向能及其他受中國“軍民融合”戰略影響的領域。考慮擴大受限的投資類型和資金來源,包括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綠地投資、公司擴張和公開市場證券投資等投資類型,資金來源包括養老基金、大學捐贈基金和其他有限合伙人投資者。
4. 確定中概股公司是不是嚴格執行了《外國公司問責法》要求的財務審計標準
2020 年 4 月瑞幸財務造假丑聞,促使美國國會閃電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拜登任內,中美經過艱苦談判最終在 2022 年由中國證監會、財政部和 PCAOB 簽署了跨境審計監管合作協議。PCAOB 當年 9 月起派檢查人員前往香港,現場檢查阿里巴巴、百勝中國等中概股公司審計底稿,后來宣布首次成功獲取并檢查了中國公司完整審計底稿,并確認沒有發現特別大的問題,也沒受到中方干預或刪改。此后,該問題逐漸淡出中美關系。
備忘錄重提在美上市公司財務審計問題,將審查《外國公司問責法》下的審計標準,并“審查外國對手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上市所使用的可變利益實體(VIE)和子公司結構”。對要赴美上市的中國 VIE 結構公司具有較大的威懾性,同時也會增加在美存量中概股公司的不安全感。
點評:
1.經濟方面,沒有過多超預期,短期影響有限。實體方面,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已經明顯萎縮,結構上也轉向非科技敏感行業,芯片等相關領域的出口管制也不斷增加,新增限制在邊際上影響或有限。
2.中美方面,科技和產業領域的競爭長周期不變,短周期關注經貿對話的潛在重啟可能。目前中美關系,一方面在科技和高端制造領域存在長周期競爭的關系,邊際上很難出現改善;另一方面短周期,關稅、俄烏等問題的解決優先級或更高。
3.中信建投認為,市場方面,由于限制交易范圍可能擴展至二級市場,需要關注后續外資流入是否受到影響。以下幾個變化值得關注:
第一,備忘錄對交易的限制范疇明確提到了公開交易證券,外資流入流出我國二級市場的行為面臨一定不確定性。年初,騰訊等公司被納入美國國防部清單,也一度引起市場的擔憂。
第二,備忘錄中還提及中國證券在國際指數中的納入問題,后續美國指數的供應商是否面臨來自特朗普的政治壓力存疑。
第三,備忘錄提及了對在美上市公司的審查。
4. 總統備忘錄與行政令效力類似,但制定程序更靈活。收到備忘錄的聯邦各部門要去制定相應法規政策,有些可能涉及修法,真正落地時長未知。此外,國會和法院都有權審查總統備忘錄的合法性,歷史上國會曾通
過立法明確撤銷過一些備忘錄,法院則會重點審查備忘錄是不是構成“行政越權”或違憲,也曾判定過一些備忘錄無效。中美關稅等談判處在關鍵時刻,特朗普此時公布上述備忘錄,也不排除是博弈的籌碼之一,未必立即實施。
2024 年末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 444.6 萬億(+6.5%),保險資金運用余額 33.26 萬億(+15.08%)
2 月 21 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一系列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統計數據及監管指標數據概況。
銀行業核心數據:
截至 2024 年四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 444.6 萬億元,同比增長 6.5%。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總體穩定,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 1.50%,較上季末下降 0.05 個百分點。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資本充足率為 15.74%。
2024 年全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 2.3 萬億元。2024 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利潤率為8.10%,平均資產利潤率為 0.63%。
保險業核心數據:
截至 2024 年四季度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約為 33.26 萬億元,同比增長 15.08%;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為 3.43%,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 7.21%。得益于權益市場的回暖以及債券市場的良好表現,險資的綜合投資收益率在 2024 年四季度收于歷史高位。
分類別看,人身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約為 29.95 萬億元,同比增長 15.83%;其中長期股權投資約 2.33 萬億元(占比 7.77%),同比增長 3.04%;財產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約為 2.22 萬億元,同比增長 9.71%;其中長期股權投資 1389 億元(占比 6.25%),同比增長 3.62%。
截至 2024 年四季度末,保險業整體償付能力充足。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 199.4%,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 139.1%。其中,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 238.5%、190.5%、254.2%;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 209.2%、123.8%、221.2%。
點評:
總體看來,我國銀行業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信用風險可控;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在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等指標上,相較其它商業銀行類型,風險抵補能力相對較弱。
保險業資金運用余額持續增長,償付能力充足;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占比降低,股票、債券配置提升,綜合投資收益率在 2024 年四季度收于歷史高位。
來源:國家金融監管總局 IIR 研究院 時間:20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