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漲。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于3145.55點,漲48.97點,漲幅為1.58%;深成指收于9424.68點,漲60.18點,漲幅為0.64%;滬深300收于3650.76點,漲61.32點,漲幅為1.71%;創業板收于1840.31點,漲33.11點,漲幅為1.83%。成交額方面,兩市成交額共計16256.43億元。風格上,大盤股強于小盤股,中證100上漲1.83%,中證500僅上漲0.75%。行業分類上,
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3個行業上漲。其中,農林牧漁(申萬)、商貿零售(申萬)、食品飲料(申萬)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7.81%、3.44%、3.37%,通信(申萬)、汽車(申萬)、電子(申萬)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0.93%、-1.63%、-1.69%。滬市有1279只個數上漲,占比64.76%,深市有1781只個數上漲,占比64.74%。非ST個股中,120只個股漲停,165只個股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漲跌不一,但表現均弱于現貨指數。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日期截至:2025/4/8
昨日,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下跌0.20個百分點,中債國債全價指數下跌0.21個百分點。
昨日,歐美主要市場漲跌互現,其中,道指下跌0.84%,標普500下跌1.57%,納斯達克指數下跌2.15%;道瓊斯歐洲50上漲2.43%。亞太主要市場普遍上漲,其中,恒生指數上漲1.51%,印度孟買Sensex30指數上漲1.49%,日經225指數上漲6.03%。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日期截至:2025/4/8
三、新聞
“國家隊”聯合行動
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4月7日-8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央匯金公司、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機構紛紛發聲,堅定支持并采取措施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此外,中國電科、中國國新、中國誠通等多家央企也宣布增持回購旗下上市公司股票,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與此同時,部分A股龍頭公司亦紛紛公告巨額回購增持計劃。
中央匯金公司明確了自己是資本市場上的“國家隊”,發揮著類“平準基金”作用。對于中央匯金公司的出手,央行也給了罕見表態,稱堅定支持中央匯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場指數基金,并在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繼4月7日增持股票資產后,4月8日盤后,中國誠通旗下誠通金控和誠旸投資繼續大額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和中央企業上市公司股票,促進資本市場穩定運行。中國誠通8日宣布,擬使用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資金1000億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此外,繼7日增持股票資產后,中國誠通旗下誠通金控和誠旸投資繼續大額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和中央企業上市公司股票,促進資本市場穩定運行。
具體成交額上來看,4只滬深300ETF周二繼續放量,多只中小盤ETF成交額創歷史紀錄。截至4月8日收盤,全市場共有22只ETF成交額突破50億元。其中,華泰柏瑞基金、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和嘉實基金旗下4只滬深300ETF繼續放量,周二成交額分別為216.69億元、143.64億元、133.26億元、112.04億元,合計達605.62億元。此外,華夏上證50ETF周二成交額也超90億元。與此同時,南方中證500ETF、南方中證1000ETF、華夏中證1000ETF、廣發中證1000ETF也出現大量買盤,單日成交額較此前明顯翻倍,分別為160.18億元、137.30億元、81.49億元、56.6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南方中證500ETF周二成交額為其成立以來的歷史第三高,僅次于2024年10月8日的161.43億元、2024年2月5日的160.81億元;南方中證1000ETF、華夏中證1000ETF、廣發中證1000ETF周二成交額則均創下歷史新高。
“對等關稅”沖擊“印度制造”
根據第一財經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時就抨擊過印度的高關稅,為此印度總理莫迪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伊始,就急忙趕往美國訪問,希望用打“友情牌”的方式來緩和矛盾,然而最終證明并沒有見效,在宣布“對等關稅”前的3月3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布了最新版的《外國貿易壁壘報告》,在農業、知識產權、數據、醫療等多個領域,猛烈抨擊印度的貿易政策。報告稱,印度貿易政策損害美國利益,需要將印度列入“重點觀察名單”(Priority Watch List)。
在拜登政府時期,美國提出了“友岸外包”的概念,即將生產鏈和供應鏈轉移到美國的盟友或伙伴國,在這一政策的引導下,不少跨國企業加大在印度的投資,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莫迪政府提出的“印度制造”理念。電子制造業是“印度制造”以及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重點打造的產業。2024年12月,印度電子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35.1%,達35.8億美元,并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電子產品已經躍升為印度僅次于工程產品和石油產品的第三大出口品類。例如,印度如今已經成為了蘋果公司在全球的第二大生產國,有10%~15%的蘋果手機如今在印度進行組裝,同時印度政府也通過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為蘋果的制造商提供高額補貼。
按照原計劃,在2025年印度將承接蘋果手機25%的產能,不過在“對等關稅”的影響下,這一計劃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對此,蘋果公司抓緊時間將制成品運往美國。3月27日至29日,5架滿載蘋果手機和其他產品的貨機從印度起飛,直抵美國,以規避“對等關稅”。疊加26%的加征關稅,印度產蘋果手機的關稅將增加到34%,每部iPhone的進口成本將增加120~420美元,相當于其售價的15%~26%。蘋果供應鏈負責人在內部會議上坦言:“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每延遲一天,美國倉庫就會損失800萬美元。”而如今“對等關稅”恐怕將嚴重影響印度電子制造業的出口表現,削弱行業的盈利能力,進而影響到印度供應鏈的整體布局。
當然利用時間窗口抓緊出口的并不止于電子制造業。根據統計,4月1日至4日,印度對美出口寶石和珠寶量也大幅增長。美國是印度珠寶行業的主要出口市場,占印度珠寶年度出口額的30.4%。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蘇拉特是全球最大的鉆石加工和拋光中心,“對等關稅”宣布后,讓當地從業者憂心忡忡。業內人士表示,美國政府加征關稅將會導致鉆石出口價格上漲,削弱需求。根據蘇拉特鉆石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有大約70萬人從事相關工作,而“對等關稅”正在威脅著這些人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