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跌。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于3368.70點,跌1.28點,跌幅為0.04%;深成指收于10643.82點,跌5.26點,跌幅為0.05%;滬深300收于3919.36點,跌12.94點,跌幅為0.33%;創業板收于2139.90點,跌5.58點,跌幅為0.26%。兩市成交11543.05億元,較前一日交易量減少8.26%。小盤股強于大盤股。中證100下跌0.41%,中證2000上漲1.18%。
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1個行業上漲。其中,綜合、農林牧漁、汽車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2.11%、1.64%、1.23%,有色金屬、公用事業、銀行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0.35%、-0.43%、-1.45%。滬市有1447只個數上漲,占比64.28%,深市有2032只個數上漲,占比70.09%。非ST個股中,82只個股漲停,9只個股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漲跌不一,其中,2只期指好于現貨指數。
數據來源:Wind 日期:2025/3/26
昨日,歐美主要市場普遍下跌,其中,道指下跌0.31%,標普500下跌1.12%;道瓊斯歐洲50下跌0.77%。亞太主要市場漲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數上漲0.60%,日經225指數上漲0.65%。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Wind 日期:2025/3/26
三、新聞
1. 金價持續攀升,多只黃金ETF規模增長超百億
上周,國際金價沖高3050美元后小幅獲利了結。倫敦現貨黃金收于3023美元每盎司,國內AU9999黃金收于707元每克。近年來,黃金因其穩定的避險屬性,成為投資者在不確定經濟環境下的首選資產。ETF作為一種金融工具,憑借其高流動性和低交易成本,成為黃金投資者的重要渠道。
近一年來,黃金ETF的合計規模增長超500億元。其中,多只黃金ETF的規模增長突破百億元,華安黃金ETF、博時黃金ETF、易方達黃金ETF規模分別增長220.6億元、105.2億元、104.7億元。
從資金凈流入情況來看,多只黃金ETF近一年凈流入超過50億元,其中華安黃金ETF凈流入約142.4億元,易方達黃金ETF、國泰黃金ETF和博時黃金ETF的凈流入分別為72.2億元、67.6億元和65.1億元。
此外,凈值的增長也為基金貢獻了部分規模。華安黃金ETF近一年靠凈值增長增加了78.2億元的規模,而博時黃金ETF、易方達黃金ETF、國泰黃金ETF則分別靠凈值增長增加了40.1億元、32.5億元、17.2億元。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研究中心、Wind
點評:
在近年來的金融市場中,黃金一直被視為避險資產。然而,直接投資黃金往往面臨著存儲、保險和流動性等問題,傳統的黃金投資方式可能并不高效。因此,越來越多的資金選擇通過ETF間接投資黃金資產,借此達到更便捷和高效的投資目的。
ETF作為一種能夠追蹤標的資產價格的金融工具,具有高度的流動性和透明性,能夠有效降低投資黃金的交易成本。與傳統的黃金現貨或期貨交易不同,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黃金ETF,便捷地獲取黃金資產的市場表現。此外,ETF的基金單位可以在二級市場上進行買賣,具備與股票相似的交易方式,這使得投資者可以隨時進出,提升了資金的流動性和操作靈活性。
黃金價格上行是由多因素推動的:
一方面,全球各國央行是重要的黃金需求方。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各國央行購金大幅提升,全年達1082 噸;2023年繼續保持凈購入,全年達1037噸,成為最強勁的需求支撐點;2024年購金同比繼續有所增長,全年達1045噸。雖然金價上漲可能會影響各國央行對黃金的需求,但凈購買的長期趨勢如果保持不變,將構成中長期金價向上的條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央行已連續4個月購金。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為應對通脹和美元信用風險,央行延續購金節奏,為供需緊平衡的黃金提供了需求端的強力支撐。
另一方面,貨幣體系重構的進程也是黃金走勢的重要影響因素,近幾年,美國財政和貿易赤字的惡化等多重因素,動搖了人們對美元的信心,黃金作為貨幣外的共識,就成為貨幣體系重構進程中的香餑餑。
除了基本面邏輯以外,在海外資產波動加劇、特朗普關稅政策反復的背景下,黃金的配置需求也會受到青睞。黃金與其他大類資產存在弱相關性甚至負相關性,可以幫助客戶的投資組合真正意義上做到風險分散和風險對沖。
2. 美國3月消費者信心大幅下滑,經濟悲觀預期加劇
美國會議委員會(The Conference Board)發布的3月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反映未來收入、商業和勞動力市場預期的“前瞻性預期指數”跌至65.2,創下12年來最低水平。會議委員會指出,若該指數長期處于80以下,通常預示著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增加。
這份調查還顯示,消費者對當前經濟狀況的總體評估也在惡化。3月“現況指數”降至92.9,較2月下降了7.2點,已是連續第四個月下滑。華爾街日報此前調查的經濟學家原本預計該指數為93.5,實際結果低于預期,反映出經濟信心的脆弱性。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研究中心、The Conference Board
調查中,受訪者在開放式問題中的回答揭示出當前消費者最為關心的議題:通脹依然是核心焦點,但與此同時,對貿易政策和關稅的擔憂也明顯上升。
自特朗普政府重啟“對等關稅”政策以來,市場擔心可能引發新一輪的貿易摩擦。雖然相關政策尚未全面實施,但消費者已經開始擔心其對物價、就業以及整體經濟信心的負面影響。
盡管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整體偏向悲觀,但勞動力市場的部分數據表現相對穩定。數據顯示,3月有33.6%的受訪者認為“工作機會充足”,與上月持平;認為“工作難找”的比例從2月的16%小幅降至15.7%。
不過,這種微弱的改善并未顯著提升整體信心。消費者對勞動力市場的“感知”改善,并不代表對未來收入和就業前景的“信心”提升,兩者之間的差距可能正是當前市場信心脆弱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