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跌。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于3366.16點,跌6.38點,跌幅為0.19%;深成指收于10825.70點,跌18.03點,跌幅為0.17%;滬深300收于3928.80點,跌15.21點,跌幅為0.39%;創業板收于2199.88點,跌5.43點,跌幅為0.25%。昨日,兩市成交總計15056.60億元。風格上,小盤股強于大盤股。
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17個行業上漲。其中,煤炭(申萬)、有色金屬(申萬)、環保(申萬)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1.40%、1.21%、1.07%,銀行(申萬)、傳媒(申萬)、計算機(申萬)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0.91%、-0.96%、-1.63%。滬市有1314只個數上漲,占比66.53%,深市有1745只個數上漲,占比63.43%。非ST個股中,85只個股漲停,7只個股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3個合約均下跌,表現均弱于現貨指數。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日期截至:2025/3/10
昨日,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下跌0.09個百分點,中債國債全價指數下跌0.05個百分點。
昨日,歐美主要市場普遍下跌,其中,道指下跌2.08%,標普500下跌2.70%,納斯達克指數下跌4.00%;道瓊斯歐洲50下跌1.30%。亞太主要市場漲跌互現,其中,恒生指數下跌1.85%,印度孟買Sensex30指數下跌0.29%,日經225指數上漲0.38%。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日期截至:2025/3/10
三、新聞
1-2月地產銷售整體表現季節性回落,但好于往年同期
新房銷售上,1-2月為房企推盤與銷售的傳統淡季,新房成交整體較12月穩中有降,不過市場已有筑底企穩征兆,同比上漲約3成。據克而瑞監測數據,1月前22日30個重點城市整體成交745萬平方米,環比下降37%,同比增長26%,絕對量水平顯著超去年2月春節月全月520萬平方米。2月CRIC新房銷售數據仍未更新,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30大中城市新房銷售數據來看,2月30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積531.87萬平方米,環比降低22%,同比上升31.76%,整體依舊好于2024年同期,但依舊低于近年其余年份。
整體來看,新房銷售從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熱度,但1-2月為傳統淡季,整體新房成交量也受到房企推盤節奏影響,待到3-4月傳統地產銷售“小陽春”再做進一步觀察。
價格信號上,1月70大中城市新房價格指數進一步回落,但同環比降幅繼續收窄,一二線城市價格指數環比回升。一線城市當中,僅有上海成交新房價格保持了同環比回升的態勢,其余三個一線城市與杭州新房價格指數同比均延續回落,但深圳與杭州的新房價格環比有所回升,這或與深圳自去年9.24以來二手房價格信號企穩有所關系。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日期截至:2025/2/28
二手房數據上,1月前22日,33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預計為1346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9%,同比增長19%。一線高熱不退,同比正增40%,京滬深新政效應延續,業主降低預期以價換量刺激剛需客群入市,整體成交量延續高位,其中京滬1月前22日成交量均突破100萬平方米。2月來看,一線城市新房成交數據依舊表現較好,顯著好于往年同期,二手房市場熱度表現較好。
但從價格信號上來看,1-2月一二三線城市平均掛牌價與最低掛牌價依舊呈現下行態勢。相對價格信號上,一二線城市因為最低掛牌價下行速度更快,平均掛牌價與最低掛牌價價差有所走擴, 1-2月為傳統地產行業淡季,銷量相對較低,但今年銷量明顯好于去年同期,“以價換量”以及去年四季度的地產行業修復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線城市當中,1-2月一線四城同其余城市趨勢較為一致,最低掛牌價整體下行,此前較為穩定的深圳二手房價格在1-2月同樣出現了下行。相對價格信號上,1-2月一線四城的價差僅有上海繼續下降,北廣深的價差整體都有所擴大,1-2月市場為傳統淡季,因此成交量偏低的情況下,價格信號整體偏弱。需待到3-4月小陽春成交量有所修復再做觀察。
數據來源:冰山數據;數據日期截至:2025/2/28
整體來看,二手房市場1-2月成交熱度延續了去年四季度的節奏,但是價格信號上有所走弱,或說明市場再度進入“以價換量”的階段。需待到3-4月地產傳統旺季對于成交量以及價格信號再做觀察。
盤點當前特朗普的關稅貿易戰政策以及后續
截至3月9日,特朗普政府出臺的關稅涵蓋了針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對美出口產品。
據新華社報道,特朗普2月1日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美國的這一最新貿易保護措施在國際社會和美國國內遭到廣泛反對;美國東部時間2月27日,美方威脅將于3月4日起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輸美產品再加征10%關稅。
3月4日,財政部網站發布“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其中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準,自2025年3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同時,商務部也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在世貿組織追加起訴美再次加征10%關稅、將10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以及宣布將15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在墨西哥和加拿大方面,特朗普最初在2月4日表示,將對來自這兩個國家的貨物全面征收25%的關稅,并對來自加拿大的能源產品征收10%關稅,隨后這些關稅被推遲到3月4日生效,但生效還不到兩天,特朗普又宣布對一大批商品實行緩稅。首先,在汽車制造商的要求下,如果進口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符合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的美墨加協定(USMCA),則可在4月2日前獲得豁免。隨后,特朗普政府將暫停范圍擴大到USMCA涵蓋的所有進口商品和服務,關稅戰倒退到了“再次部分關閉 ”階段。
如果從行業方面看,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征收25%關稅政策,并預計于3月12日生效。而且在此次的行政令中,美國政府取消了對阿根廷、加拿大、墨西哥、歐盟和英國等國家或地區的豁免或免稅配額。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講話時重申將于4月2日開始征收對等關稅。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外,特朗普還提到了歐盟、巴西和印度。此前,在2月13日,特朗普政府就發布了事實清單,以上述三個經濟體來解釋對等關稅問題。譬如,該事實清單顯示,美國對乙醇的關稅僅為2.5%。然而,巴西卻對美國的乙醇出口征收18%的關稅;美國對農產品征收的平均最惠國關稅為5%。但印度的平均最惠國關稅為39%。印度還對美國摩托車征收100%的關稅,而美國對印度摩托車只征收2.4%關稅。該清單還提到,歐盟還對進口汽車征收10%的關稅,而美國只征收2.5%的關稅。該清單稱,2019年的一份報告發現,在132個國家和60多萬個產品系列中,美國出口商在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里面臨更高關稅。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特朗普沒有在“對等關稅”議題下提到日本,但近日卻在不同場合反復“敲打”日本。
除了針對重要貿易伙伴威脅征稅,特朗普還宣布了其他設想中針對具體行業的措施,他曾經表示最早可能在4月2日對所有汽車、半導體和藥品進口征收25%左右的關稅。這也將對相關涉及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羅杰斯表示,大多數行業企業都在討論提高價格以抵消更高的關稅。改變采購模式,例如從其他國家采購,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長時間,因此企業可能會在短期內提高價格,同時尋找其他解決方案。以醫藥行業為例,彭博?業研究生物制藥資深分析師范柯克(Ann-Hunter Van Kirk)團隊發與第一財經的研究結果就顯示,目前美國已在減少從加拿?、墨?哥等經濟體進?藥品,特朗普新政府加征關稅的舉措或加快這?勢頭,未來印度的市場份額有望進?步上升。此外,到2030年,銷售超過3100億美元的藥品將失去專利獨占權,這可能會擴?全球影響。根據美國?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數據,2024年美國從加拿?進口藥品份額變化最?,從2010年的27%降?2024年的12%。相反,從印度進?藥品的?例有所上升,從9%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