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于 3355.83 點,漲 9.11 點,漲幅為 0.27%;深成指收于 10791.06 點,漲 41.60 點,漲幅為 0.39%;滬深 300 收于 3947.40 點,漲 8.39 點,漲幅為 0.21%;創業板收于 2226.62 點,漲 11.32 點,漲幅為 0.51%。兩市成交 19414.74 億元,較前一日成交額增加 13.21%。大盤股強于小盤股。中證 100 上漲 0.04%,中證 500 上漲 0.02%。
31 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 23 個行業上漲。其中,通信、機械設備、環保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 3.53%、1.93%、1.74%,傳媒、煤炭、有色金屬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0.86%、-1.22%、-2.11%。滬市有 1375 只個數上漲,占比 61.14%,深市有 2073 只個數上漲,占比 71.68%。非 ST 個股中,106 只個股漲停,7 只個股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漲跌不一,其中,1 只期指好于現貨指數。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日期 2025/2/17
昨日,美股休市,道瓊斯歐洲 50 上漲 0.38%。亞太主要市場有漲有跌,其中,恒生指數下跌 0.02%,日經 225 指數上漲 0.06%, 印度孟買 30 指數上漲 0.08%。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日期 2025/2/17
三、新聞
(一)中金:中國資產的重估?
春節后,從主要權益市場的表現來看,可以明顯的發現:恒科領漲全球主要資產,恒科內部可選消費行業、傳媒行業答復零張,傳統金融周期基本是沒啥反應。
資料來源:Bloomberg,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2025/1/13-2025/2/14
春節后,港股快速上漲,和 924 那波行情有何不同?相同點在于都是情緒驅動且交易型資金主導,但不同點是本輪行情更加聚焦在圍繞 AI 的科技板塊,結構性更顯著,也解釋了港股內部金融周期板塊和 A 股市場的大幅落后。
資金面上,兩輪反彈均以交易和被動型資金為主,主動資金回流有限。具體看,1)南向資金近期流入增加,但分歧也在加大,上周一和周三反而流出,同時主要流入阿里,但流出前期強勢的小米和騰訊。總量上,春節假期以來南向累計流入規模為 266 億港元,已與 924 行情(9 月下旬至 10 月初)南向資金流入規模(約 259 億港元)相當。
2)主動外資依然流出(存量占 50-60%),并非此輪上漲資金主力,這類資金具有相對滯后但長期持有的特點。924行情期間,主動外資曾有兩周因為小幅跑輸指數而被迫補倉流入約 7.2 億美元,但從 10 月中旬后又持續流出。本輪反彈截至當前,主動外資繼續流出,表明當前依然觀望。3)被動 ETF 資金流入增加(存量占比 15-20%),這部分可能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本輪累計流入規模約 19.4 億美元,遠低于 924 行情期間 97.5 億美元的流入規模。4)交易型資金(如對沖基金,存量占比 5-8%)應該也有流入,甚至可能是階段性的主力。相比作為主力的長線外資,被動和交易型資金更靈活也更具投機性,因此,我們建議不能把這兩類資金的行為與長線外資轉變觀點直接“畫等號“
數據來源:Bloomberg,FactSet,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不同點:相比 924 行情以金融地產周期為主且更廣的反彈基礎,本輪上漲基礎更窄地聚焦在科技領域。一方面,在 547 只港股通樣本中,本輪只有 20%的個股跑贏指數,且主要集中在科技消費和 AI 醫療領域,老經濟和傳統板塊多數落后;924 行情有超過 60%的個股跑贏指數,且以金融地產等順周期板塊為主。
資料來源:Bloomberg,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2025/1/13-2025/2/14
因此本質上,本輪反彈仍是一個典型的結構市,意味著投資者要跑贏指數需要在配置上更聚焦才行。如此聚焦的結構市有優勢也有劣勢:1)優勢在于不需要過多依賴宏觀總量政策配合;2)劣勢在于上漲基礎太窄,需要科技板塊的不斷催化。
本輪反彈的本質是建立在對科技趨勢的樂觀情緒上。這個情緒計入的程度和未來還有多少“想象”空間,是回答未來市場空間的關鍵,也是樂觀者和謹慎者的最主要分歧。謹慎者更多看到的是短期在估值、情緒和技術面的透支、以及未來預期兌現的變數;樂觀者更多看到的是以此為契機帶來的更大估值重估、資金重新配置、企業創新能力和資本開支意愿、甚至整體宏觀敘事的轉變可能。
在這一位置繼續上行,一方面需要以更為樂觀假設為前提,另一方面也需要承擔更多的波動風險,因此更有可能是在此震蕩消化部分預期,等待后續催化劑。如果要進一步擴散到整體市場,需要 1)科技改變和解決了整體宏觀去杠桿和收縮問題,形成全要素生產率和自然利率的大幅走高,但這一趨勢較為長期;2)宏觀總量政策配合加碼,兩會是重要觀察窗口,不過,近期關稅壓力減輕、經濟數據不弱以及 DeepSeek 在產業上帶來的興奮,是否會導致政策進展趨緩,需要觀察。
(二)黃金價格近期走勢
2025 年至今黃金持續上漲,倫敦金現貨價格最高漲至 2943 美元/盎司,YTD 超 12%。期現價差明顯走擴,COMex 換輥和倫敦金價差一度走擴至 50 美元,上次走擴峰值還是在 2020 年疫情原因導致的價差走闊。
交易商擔憂特朗普給黃金加征關稅,促使其提前進口黃金至美國,以應對潛在的交割需求。美國 COMEX 黃金庫存量自 12 月初的約 550 噸增加至當前的逾 1100 噸,增幅翻倍;COMEX 白銀庫存量自 12 月初的約 0.95 萬噸增加至當前近 1.2 萬噸。
倫敦金庫庫存近期下降明顯。倫敦作為全球黃金的主要存儲與交割中心,其 黃金庫存近兩月在持續凈流出,截至 2025 年 1 月底,倫敦金庫中持有的黃金 數量為 8,535 噸,同比-1.74%,較 11 月底減少 241 噸。白銀庫存為2.35 萬噸,同比-8.6%,單月下降 0.22 萬噸,為 2016 年 7 月 LBMA 有記錄以來 的最大月度跌幅。
價格短期存在回調風險。COMEX 黃金凈多頭占比處歷史高位,截至 2 月 11 日當周,投機者所持 COMEX 黃金凈多頭頭寸約 215,567 手合約,處歷史高位,環比-14659 手。此外 COMEX 黃金期現價差有收斂趨勢,倫敦金現貨緊張現象或逐步緩解。若未來美國對黃金征收關稅,不排除進一步沖高可能;若該預期落空,短期內金價或面臨較大調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