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美債利率集體上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4.5%,升至4.604%,3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5%,升至5.096%。
美債利率上行的最直接導火索是5月16日穆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 Aaa下調至Aa1,穆迪是繼2011年標準普爾和2023年惠譽后第三家下調美國評級的第三家評級機構。
主要的原因
· 擔憂通脹
關稅政策沖擊下,美國面臨的通脹壓力大幅提升。
考慮最新的中美協議,2025 年美國有效關稅稅率或仍超 16%,加征的關稅最后轉化成為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成本,推高物價的上漲。有數據顯示美債隱含的通脹預期4月15日以來已經明顯提升,庫存消退,后續通脹壓力或逐步體現在數據層面。
· 美國債務擔憂
當前美國債務占GDP比重則提升至125%。2024年,美國政府的財政總收入4.9萬億美元,總支出6.8萬億美元,財政赤字1.9萬億美元,其中,光美國利息支出為8811億美元占13%。2025年5月18日特朗普減稅法案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減稅逾4萬億美元。財政赤字將擴大,增加美國的債務上限,債務規模將進一步膨脹。
下調評級后的美債可能的走勢
2011 年標普下調評級后,當時市場混亂,因為很多合約、衍生品、投資規則等規定只能使用AAA評級的資產,此后規則被修改,逐步穩定,此時全球范圍內歐債危機和美國金融危機后復蘇期,處于降息周期,利率下行。
2023 年惠譽下調評級后美債利率持續上行,10Y 美債利率在 2023 年 10月 19 日一度觸及 5%。彼時背景是加息周期。
當前,怎么看?
從美國國債的融資特點和到期結構來看,雖然從絕對數據上看,短債占比高導致美國政府的債務到期規模巨大,但其頻繁滾動融資所帶來的靈活性,也使得美國政府的大部分到期債務都能夠得到較好地緩解,其實際的債務償還壓力并非如投資者臆想的那么大。
2-4月份“對等關稅”引發的對美元信用、美元資產的擔憂,恐慌情緒和金融市場的波動,依然改變不了美元是當今全球最重要儲備貨幣的事實。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比例依然高達80%左右,而國際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數據則顯示,美元在全球支付市場中的份額占比也接近50%。
綜上所述,當前處于降息周期,美債還是無風險資產之錨,美債違約的可能性很低,因此每次波動也許都是進場的機會。
風險提示:
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相關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詳閱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產品風險收益特征,根據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重要提醒:
本文版權為好買財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