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全球宏觀政策分化,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全球配置的重要意義。
但是,當投資者布局諸如境外私募這樣的全球產品時,會發現投資流程的各個環節似乎都放慢了節奏。
比如凈值披露這一項,國內私募凈值更新一般一周一更。而境外私募一般一個月甚至一個季度才更新次凈值,并且估值時間可能長達1.5-2個月。不僅僅是凈值披露這一個環節,開戶、轉賬、份額確認等等步驟,境外私募的節奏都偏慢。
據好買香港統計,投資者配置境外私募時打款日與份額確認日的差值,在7天-86天不等,平均在一個月左右。
境外私募的慢節奏是由產品特點、行業情況、監管法規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
接下來,我們以境外私募為例,看看各環節上的節奏慢在哪里,與國內私募相比,配置境外私募時我們要對哪些事項予以特別的準備或理解。
投前環節:
產品資料查看與合格投資者認證
由上表可見,在投前環節上:
1、境外私募監管更嚴苛,查看產品資料還需要800萬港幣(或等值外幣)資產證明
2、境外私募投資門檻更高,需要800萬港幣(或等值外幣)資產證明
投中環節:
開戶、下單與交易確認
由上表可見,在投中環節上:
1、境外私募開戶需要更多資料,包括居住地址證明。
2、國內有國家認證的三方進行身份認證,而境外缺少這種統一的平臺型服務,在線認證需人工審核且有打款要求。
3、境外市場龐大,產品龐雜,不像國內整體大市場存在高度標準化與信息化的金融基建支持,所以布局境外私募時,轉賬與交易確認更依賴人工核賬或點對點的服務,整體節奏偏慢。
投后環節:
信息披露與信息提醒
由上表可見,在投后環節上:
1、境外私募產品凈值以月度更新居多,這和境外私募底層持倉、策略構成或者平臺架構的特征有關,凈值更新過程更復雜,且一般不會提供凈值預估。
2、對于境外私募,監管層一般無投后報告披露的統一硬性要求,部分管理人可能會只有英文版的運作報告。針對這個問題,好買香港會持續跟蹤,并做好管理人與投資者之間的溝通工作。
總結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市場情況、信息化基建、監管法規等多方面的差異,配置境外私募時的體驗較配置國內私募的體驗會有不同。按投前、投中、投后三個環節總結如下:
一、投前環節
境外監管嚴苛、私募產品門檻更高,通過香港渠道查看或認購境外產品還需要800萬港幣(或等值外幣)資產證明。
二、投中環節
境外投資策略豐富、產品種類多元,涉及到多國家、多市場、多資產,不像購買國內私募那樣,有統一的平臺提供標準化服務,所以開戶、轉賬、交易確認更依賴人工核對或點對點的服務,節奏較慢。
三、投后環節
境外私募管理人的策略豐富多樣,往往涉及多個市場、多類資產,凈值統計更復雜,更新速度也較慢。而且境外沒有對產品運作報告的硬性合規要求,部分管理人可能會只有英文版運作報告。好買香港會持續跟蹤,并做好管理人與投資者之間的溝通工作。另外,借助專業機構進行配置,一般可以解決交易過程中的大部分問題。
最后要明確的是,投資體驗是一回事,配置意義與產品性價比又是另一回事,投資終究是為了賺錢的。一些高性價比的境外私募產品,我們不能因為投資流程的復雜而放棄掉這個投資機會。所以,多一些理解與耐心,無論是交易下單還是長期持有,這兩者都是實現較好投資成果的重要條件。
附:境外私募投資流程匯總
風險提示:
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相關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詳閱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產品風險收益特征,根據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重要提醒:
本文版權為好買香港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