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2025年短短幾個月時間里,我們再一次見證歷史。
首先是AI與機器人領域的創新步伐,讓我們見證了人類向新科技、新業態的邁進。這種變化直接映射到了各類資產上,A股與港股掀起科技旋風。
而后,4月初,美國推出了超預期的“對等關稅”政策,我們看到了世界貿易局勢快速而極端的變化,也見到了各類資產巨大的波動。金價連創歷史新高,股市與債市則出現了罕見的震蕩。
不僅僅是2025年,這幾年來我們似乎一直在“見證歷史”。投資環境充滿變數,變化之多、變化之快、變化之巨經常出人意料。經濟周期、科技革命、大國博弈等等因素主導著各種變化,而信息傳遞與敘事渲染又進一步放大著市場情緒與資產波動。
但同時,當我們著眼于世界的變化時,也應注意到,一些東西沒有改變。資產間此消彼長的規律未變,資產配置的意義未變,許多投資策略的底層邏輯仍然堅實。
紛繁的變化中,一些人惶惑于該買還是該賣,怎樣能走捷徑。而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用有效的方法論,穿越市場風浪,實現更長期和高概率的成功。
一直以來,我們堅守的方法論都是,投資之前,一定要清晰的預設自己的資產配置目標,以不變應萬變。用確定的戰略,對抗不確定的市場。
當前的投資環境下,我們尤其應該重視全球對沖基金的配置,另外也需要關注CTA、黃金與固收資產的多元配置。
接下來,我們就看一看各類資產的最新配置思路。
二季度資產配置觀點
國內宏觀
宏觀經濟穩中向好
貨幣政策適度寬松
要點速覽:
1. 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超出市場預期
2. 通脹有待提升,內需偏弱仍是經濟主要癥結
3. 貨幣政策仍維持“適度寬松”
年初以來,在政策利好釋放和春節效應下,宏觀經濟數據整體偏強。4月16日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GDP數據同比增長5.4%,多項經濟指標超出市場預期。
從“三駕馬車”來看,消費成為核心驅動力,投資端結構性優化顯著,出口受“搶單效應”支撐增長強勁,但二季度關稅政策可能對出口形成壓制。生產角度看,一季度經濟新動能持續發力,顯示新舊動能轉換在持續加速。
通脹數據方面,當前PPI增速仍未轉正,CPI持續在0附近徘徊,通縮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主因是內需不足和產能過剩帶來的供需錯配。
貨幣政策方面,年初以來受匯率壓力、政府債發行等因素影響,流動性整體有所趨緊,后續在“適度寬松”定調下預計仍將維持寬松狀態,注重平衡多重目標。
總結來看,消費者信心是中長期最為關鍵的因素。經濟增長中長期穩定的驅動力量仍待修復,投資還是應該以結構性機會和注重安全邊際為主。
國內股票
科技助力中國資產重估
量化指增超額強勢
要點速覽:
1. A股情緒整體改善,結構分化及輪動明顯
2. AI科技股帶動中國資產重估
3. 一季度量化超額較強勢,未來表現可期
年初以來,A股在國內AI科技股熱點催化,宏觀邊際改善等因素的影響下,情緒整體改善,但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結構分化和輪動現象,大盤價值風格占優,小盤風格有所回歸。
具體而言,受中美科技博弈升溫、DeepSeek大模型突破等外部因素催化,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股主題領漲,2月底開始市場波動加劇。科技股在經歷季初估值快速修復后,情緒有所退潮,季內整體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震蕩走勢。
4月以來,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落地,疊加前期AI行情高位退潮,A股各指數估值均有所調整。但在政策“組合拳”呵護下,市場情緒逐漸修復,主要股指逐步反彈。對國內股市而言,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或將維持一段時間,后續繼續觀察4月底政治局會議、降準降息等政策落地情況。
量化股票策略方面,一季度量化超額整體運作環境較為理想,多數產品超額端表現優異。中小票的絕對流動性維持增長,個股的分化度也有所上行,綜合來看,量化策略整體運作環境較好。
展望后市,在當前流動性水平充裕的前提下,量化策略的成交活躍度和波動有望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在中高位。此前量化行業因規模涌入造成的擁擠度已經大幅下降,極端風險事件發生概率較低。當前看好量化策略的長期表現,后續alpha水平值得期待。
配置建議
1. 當前國內權益市場整體波動較大,考慮到短期情緒修復之后AI產業敘事邏輯仍在,疊加宏觀經濟邊際有所修復,仍看好權益類資產配置性價比。
2. 低波紅利資產經過年初的調整后,具備一定的估值吸引力。與此同時,AI產業趨勢短期或將持續,重視人工智能、國產替代等新質生產力類資產。
3. 量化策略方面,beta層面預計會受益于AI產業催化及宏觀基本面的邊際改善,同時市場成交熱度高漲預計也會持續改善alpha部分表現。綜合alpha和beta,仍然看好指數增強策略表現。
全球股票
各國權益市場表現分化
全球配置意義凸顯
要點速覽:
1、關稅沖擊下,全球權益市場表現分化
2、中長期看好AI產業革命背景下的美股表現
3、關注多國別多資產配置的必要性
年初以來,全球權益市場表現分化,DeepSeek的橫空出世推動港股領跑全球,但也沖擊了美國成長股的敘事,導致納指回撤。與納指相關性較高的日股也受到波及,疊加日元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日股迎來明顯調整。
印度方面,隨著降息預期的提升與增長擔憂的消退,印度Sensex指數繼此前的明顯調整后,在今年一季度止跌企穩。歐洲方面,德國超預期的財政寬松計劃顯著提高了資金回流歐洲的意愿,德國DAX指數也錄得兩位數漲幅。
從近16年的數據來看,全球配置無論是收益還是波動的情況,均優于單一A股配置。全球經濟周期的錯位與逆全球化的加劇,也提升了資配尤其是全球配置的必要性。展望二季度,構建健康的、多策略的、多國別的資配組合,將成為成功投資的大前提。
配置建議
1. 美國股市:短期來看,特朗普政策變化等變量對美股表現存在擾動因素。中長期來看,仍看好AI產業革命背景下的美股表現,未來需密切關注估值、關稅、新技術發展對美股的波動影響。
2、日本股市:受關稅政策、日元升值等因素影響,日本股市呈震蕩態勢。但從基本面角度看,日本經濟仍維持復蘇,通脹整體改善,企業盈利中長期仍能支持日本股市。
3、印度股市:政策連續性預期得到證實,GDP止跌回升,外資重新流入印度。綜合宏觀基本面和資金面,同時考慮到印度股市當前估值性價比,依舊看好印度股市長期表現。
4、德國股市:隨著超預期財政寬法案的通過,德國有望從過去兩年的衰退走向復蘇。資本市場方面盡管已有表達,但若考慮盈利上修的概率,有望持續吸引資金回流并重塑估值。
CTA商品
市場波動率提升
配置機會值得關注
要點速覽:
1. 商品市場整體上行,CTA業績有所分化
2. 波動率提升或有利于CTA策略獲取收益
2025年一季度,商品市場整體上行,但板塊之間分化明顯。部分國際品種例如黃金、銅高歌猛進,但工業品主要呈低波下行或者低波震蕩。除了商品之外,股指期貨震蕩偏強,國債期貨波動較大。
在此環境下,CTA產品業績整體呈現分化趨勢。分策略來看,部分中長周期策略表現相對較弱,中短周期策略和截面策略相對穩定。
當前節點下,特朗普關稅政策依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需要進一步跟蹤觀察關稅政策變化和各國政策應對情況。長期看,CTA的波動與股市和債市相關性低,且有可能提供較好的復利回報。未來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的時候,CTA在組合中的配置價值格外值得關注。
配置建議
當前商品市場波動小幅走低,整體方向性尚不明確。待商品價格回歸正常波動區間,截面類CTA策略或有所表現。展望二季度,關稅政策落地后大宗商品波動率顯著抬升,整體有利于CTA獲取收益,當下可繼續關注CTA策略配置機會。
對沖基金
波動環境下策略整體向好
要點速覽:
1. 海外市場波動率抬升,整體利好對沖基金表現
2. 宏觀策略及多策略基金有望從波動中獲益
3. Big Name效應顯著,關注對沖FOF配置價值
年初以來,海外市場宏觀事件頻發,市場波動率迅速抬升,對沖策略運作環境有所改善,各子策略表現相對穩健。在權益市場波動時期有明顯的相對優勢。
分策略來看,部分有Beta暴露的股票多空策略、事件驅動策略迎來調整。宏觀策略、套利類策略則受益于高波動環境下的市場錯配機會。平臺型多策略基金盡管受到一些沖擊,但由于其較低的系統性風險敞口以及多資產多策略的分散配置,相對影響有限。
配置建議
1. 宏觀策略:未來市場主線預計會回歸經濟基本面,而各國的周期錯位或將帶來各國央行行動的分化,具備全球視野的宏觀策略有望從中獲益。
2. 多策略:由于在策略和資產兩個維度上的分散,此類基金對市場環境變化敏感度較低。考慮到未來海外市場在降息及地緣局勢的影響下,市場環境變化較大。長期看好優質平臺型基金作為對沖基金類資產的底倉配置。
3. 對沖FOF:全球對沖基金有頭部聚集效應,長期表現優秀的Big Name規模持續擴大,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進而實現策略、收益、規模的正循環。全球大類資產的高波動與高分化時期,對沖FOF的配置價值愈發凸顯。
固收與中性
國內債券收益率易下難上
關注短債配置價值
要點速覽:
1. 國內債市短期調整,短債基金配置價值顯現
2. 海外債市波動加劇,關注降息預期下美債的投資機會
(一)國內債市
2025年一季度,在經濟指標回暖、寬松預期落空、市場流動性偏緊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各期限債券收益率全面上行,債市行情走弱,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幅度一度超過30BPs,長久期債券調整幅度尤為明顯。
今年以來,利率債和信用債走勢震蕩,雖然4月以來可轉債受到關稅問題的擾動,從收益表現看依然相對領先。特朗普關稅政策落地后,債市表現有所企穩。
展望二季度,當下基本面數據有所改善,但國內總需求依然偏弱,債市整體利空因素不多,疊加近期超預期關稅落地,貨幣政策“適度寬松”基調下,債券收益率易下難上。隨著債市逐步企穩,部分債券品種的配置價值顯現,短久期債券配置性價比相對更高。
(二)海外債市
年初以來,海外債券市場整體實現正收益。4月以來受關稅政策沖擊等因素擾動,美債收益率大幅上行至4.5%,各期限債券價格均有所回撤。
當前海外債市仍處于多空博弈的環境中,在美國經濟邊際走弱,疊加全球貨幣政策寬松共振的影響下,美債利率中樞或將繼續下移,但下行節奏和幅度將取決于美國經濟增速、通脹水平、美聯儲政策預期及關稅政策變化,同時可關注長久期波段交易機會。
配置建議
1. 國內債市短期波動后,當前正在逐步企穩,多元化的債券投資策略將成為主流。對于債券型基金產品,除了傳統的信用、久期、杠桿策略外,通過產業債、可轉債、境外債等資產有望增厚組合整體預期回報。
2. 海外債市方面,后續如降息節奏加快,可能獲得票息和資本利得的雙重收益。中短久期利率債在鎖定高票息的同時波動較低,兼具賠率和勝率優勢,長久期美債具有更高的波動性。信用債收益率處于歷史較高水平,估值和票息仍然具備較高吸引力。
3. 美國通脹壓力延續,利率或維持在高位更久時間。美元貨幣基金具備較高流動性,仍有配置價值。
股權
投資節奏繼續放緩
資源持續向硬科技傾斜
要點速覽:
1.股權投資節奏繼續同比放緩,但環比微升
2.市場資源持續向硬科技產業傾斜
3.境外IPO為一級市場緩解退出壓力
2024年12月以來,很多優秀的新消費、硬科技企業在港股國際配售和公開發售的認購熱情顯著提升,上市后股價表現優異,港股當前已經成為眾多企業IPO的首選地。
配置建議
1、關注國際知名PE管理人的成熟期基金。美聯儲降息通道中,商業模式成熟、具有穩定盈利、分紅能力的成熟企業將更具性價比和交易價值。
2、關注北美前沿科技領域的VC基金。全球技術創新前沿仍然在北美,AI、人形機器人革命性突破帶來眾多上下游科技領域投資機會。
保險
內地赴港投保需求仍旺
要點速覽:
1.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下調
2.內地高凈值人群對香港儲蓄險需求仍旺
自2024年9月1日起,保險公司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預計將有助于保險公司降低風險。發展長期分紅型保險產品等浮動收益產品,將是保險公司未來的重點工作,也是監管部門鼓勵的方向。
未來“保險+”趨勢明顯,即保險產品加增值服務,提供給保險消費者的是依托于保險產品的風險控制和解決方案,增值服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保險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
配置建議
1. 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后,對收益型和部分保障型的保險產品均有影響。建議投資者應關注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投資收益率、利潤情況等指標,尋找經營穩健的保險公司,根據自身情況相應投保。
2. 內地赴港投保熱度不減,主要關注終身壽險和儲蓄險兩類險種,說明內地保險消費者依然有傳承和儲蓄方面的需求,其中儲蓄險的新造保費增速同比上升明顯,這也代表內地保險消費者在儲蓄方面有更大的需求提升。
風險提示:
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相關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詳閱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產品風險收益特征,根據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重要提醒:
本文版權為好買財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