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中國央行持續降準降息,存款利率也一路跌到1%。
利率越降越低,中國是不是已經進入低利率時代?這對我們又有何影響?
利率是怎么來的?
最開始的利率,可以理解為,貨幣的時間價值加上借錢的風險補償。
央行是利率的“總開關”,由央行定的這個利率,被稱為基準利率或者政策利率。在美國叫fed fund rates,在中國叫LPR。我們平時說的央行加息降息,指的就是這個利率。商業銀行會根據這個基準,去調節自己的存貸款利率。
除此之外,央行還有一套政策包,里面有降準、量化寬松等工具,可以通過調節資金流動性,間接影響市場利率。全球大部分國家,都遵循這套“央行定基準,市場定實際”的框架。
央行基于主要政策目標——控通脹和保經濟,來決定加息還是降息。當通脹升高,物價上漲,往往意味著經濟過熱,央行就會加息。利率高了,大家就都去存錢了,企業也不想貸款了,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意愿降低,物價上漲就被抑制了。反過來,央行要是覺得經濟增長乏力,就會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活力。
美國的低利率啟示
21世紀以來,美國有過兩次“史詩級低利率”,一次為拯救金融危機,一次為抵御疫情沖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連鎖反應,美國經濟陷入大衰退,失業率飆至10%。美聯儲緊急打出“零利率+三輪量化寬松”的組合拳。這一波大放水持續了七年,國債利率直降,企業跟著瘋狂發債;房貸利率砍半,推動房價觸底反彈;股市一路長牛,標普500翻了兩倍!
美聯儲一看,經濟恢復得真不錯,于是為了避免短期巨震,美聯儲開始了“史上最慢”的加息周期,一點點的往上加,逐步回歸到正常利率區間。
可2020年,新冠疫情突襲,美國GDP環比暴跌31%,失業率更是沖上14%。為了應對危機,美聯儲再次開啟“零利率+無限QE”。在政策的刺激下,標普500又翻倍了,房價又大漲了。但這次,全球能源危機席卷而來,美國通脹從1.7%飆升至9.1%,逼得美聯儲緊急剎車,在2022年暴力加息500基點,創40年來最激進的節奏。
但是,央行降息,物價和經濟卻也有不見起色的時候,比如日本。
美國的低利率啟示
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資產泡沫破裂,陷入了長期的通貨緊縮。
為了刺激經濟,1999年,利率降到零,開啟全球先河。2001年-2006年,進行大規模QE,持續購買國債。2013年,實施升級版QQE,不僅加速購買國債,還購買風險資產如ETF。2016年,推出負利率政策,相當于利率變稅收,通過對銀行持有的現金征稅來鼓勵銀行放貸。同時,還引入了YCC政策,直接干預長期國債收益率,使其維持在0%附近。
可日本經濟依舊在那趴著不動,長期處于低增長低通脹的狀態。想要刺激消費,卻導致了低欲望社會。想要促進投資,卻導致了資金外流。
所以,低利率并非刺激經濟的萬能藥,如果經濟體本身存在結構性問題,例如人口老齡化、創新能力不足等,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發一些負面后果,例如貨幣持續貶值,政府債務負擔加重等。
不少經濟學家,把中日經濟放在一起對比,探討我們會不會也進入了長期低利率時期。目前主流的觀點,是認為中國當前走向零利率的概率并不高。一是因為中國擁有較大的國內需求潛力,經濟也仍然保持在中高速增長區間。二是因為中國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還要兼顧穩定匯率等目標,靈活性更強一些。
在不同國家的低利率時期,人們理財方式也有不同的變化。比如說日本,就傾向于減少銀行存款持有現金,以及加大海外配置增厚收益。同時,也會更多配置保險和黃金。而美國呢,更多的是增配風險資產,尤其是ETF等被動投資,也催生了房地產市場的投資熱潮。
國內比較明顯的就是資產荒現象。近期銀行存款利率更是出現了長短端倒掛,期限長的定存反而利息更少了,理財感覺越來越難了。
若想更全面的了解利率,歡迎觀看好買財富視頻號完整版視頻《低利率生存指南》 !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決策須謹慎。文中觀點不代表平臺投資意見,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未經好買財富授權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引用本文內容和觀點,包括不得制作鏡像及提供指向鏈接,好買財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