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可謂是量化行業跌宕起伏的一年。
中小盤股流動性危機、監管的高頻介入、一度觸及5000億的成交地量、市場從“慢熊”到“快牛”的突然切換……
極端事件頻發的環境下,很多人切身的感受是,量化超額沒那么亮眼了,關注度沒那么高了,質疑的聲音變多了,擁擠度也降下來了。
但臨近年底,當我們復盤量化指增產品今年的表現,會發現業績其實不乏亮點,超額也在逐漸恢復到了往日的溫度。
在誤解和質疑聲中,整個量化的生態圈正在悄然蛻變。在風雨和波動過后,也有更多的經驗值得我們沉下心來去反思、去回顧。
以下,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整合數據,以量化指增策略為主線,繪制了八張圖表。一起看看量化走過的2024,以及未來前行的方向!
2024量化策略年度回顧一波三折,絕地反擊
回顧2024年的量化策略的時間線,可謂是大事頻發,波動不斷,下圖標注了幾個重要的節點:
從beta表現來看,9月底的反彈之前,指數整體震蕩下行,對指增產品業績表現有所拖累,但近幾個月在指數強勢反彈的帶動下,多數產品年內收益已由負轉正。
觀察好買跟蹤池中指增產品的平均業績,截至11月22日,好買跟蹤池中500、1000指增年內平均收益分別為10.88%及12.35%,同期對標指數分別上漲5.9%和2.4%。
再看alpha,今年的超額表現可以總結為“快速回撤-逐漸回暖-再次修復”三個階段。
年初的回撤行情中,幾乎給所有量化超額的凈值曲線,都砸下了一個顯眼的深坑。但隨著市場風格的回歸,超額便進入穩步修復的階段。截至11月22日,好買跟蹤池中500、1000指增年內平均超額分別為4.7%和9.7%,整體其實跑贏指數不少。
從上圖能夠看出,今年量化超額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極端行情的影響。如果剔除今年2月和9月的快速回撤,今年500、1000指增的平均超額仍然維持在接近10%的水平。
接下來,我們再將時間線拉長,詳細回顧下量化指增產品近年來的業績和超額表現。
百億私募指增業績復盤不同年份和管理人業績分化明顯
2021年,量化投資如日中天之時,超額收益爆發,資金瘋狂涌入,百億量化私募規模不斷站上新臺階。
隨后的2022、2023年,在公私募基金經理感嘆賺錢難的年份里,量化策略以每年10%+的超額,再一次成為了股市的“方舟”。
三年時間過去了,市場風格的迅速切換之下,量化投資的熱度有所降溫。其中一個顯著的現象,是超額的沉降。
一、各類指增業績分化較大,超額有所衰減
下圖對比了好買跟蹤池中300、500、1000指增2021年以來的平均超額表現。2022年以來,指增超額確實呈現波動下行趨勢。得益于近年來小盤股的強勢,1000指增的超額整體強于300和500指增。
二、百億私募指增產品業績分化顯著
雖然量化指增超額整體有所沉降,但各家管理人之間的表現也有著明顯分化。下圖展示了好買跟蹤池中7家百億私募500指增的代表產品,從2021年以來的超額收益。(1000指增代表產品超額統計,詳見文末)
如同所有資產和策略一樣,量化超額的戰場上也沒有“常勝將軍”。
從不同維度來看,首先,同一年份之間不同管理人的超額分化較大。尤其是極端行情頻發的2024年,年內超額有近20%的,有在個位數的,也有跑輸指數的,首尾相差超過20%。
其次,同一管理人在不同年份的超額也有著顯著差距。如2021年超額表現最佳的管理人E,后續幾年超額則逐漸衰減。比較理想的,可能是像管理人C這樣,在不同市場環境下超額能夠穩步積累、且年度分化較小的管理人。
然而,量化策略本來就被譽為黑箱,透明度低,理解門檻高。各個管理人之間的風控、策略、因子等體系均有所差異,從而造成了業績分化的局面。像管理人C這樣超額相對穩定的量化私募,能夠在茫茫市場中精準選到的概率也不高。
如何才能既不錯過量化超額的紅利,同時選到比較靠譜的管理人呢?
三、量化FOF:解決單一產品業績波動較大的問題
事實上,投資量化指增,我們并不需要每年都選出業績最好的產品,而是要選出那些超額穩定累積、長期業績優異的產品。
以下展示了某量化FOF 2021年以來的業績和超額,該FOF底層同時配置了500、1000指增及量化多頭等策略。
假設以中證500指數作為該產品對標基準,2021年以來,中證500回撤近10%的區間,該量化FOF累計收益近30%,且年份之間超額波動幅度相對較小。
可見,量化策略難理解、難跟蹤,而FOF產品恰好能幫助投資者篩選好、跟蹤好量化產品,規避單一產品波動較大的問題。從選基金的角度出發,量化FOF或許是多數人配置量化基金的最優解。
展望2025市場熱度回歸,超額未來可期
總結以上,雖然2024年量化策略多次受到極端行情的擾動,但隨著市場的成交量和波動率顯著回暖,未來獲取超額的空間將被充分打開,疊加指數估值處于合理區間,量化指增仍是當前配置價值較高的一類產品。
展望2025年,很多迷霧依然是看不清的,但也有一些長期確定的方向:
一、極端行情未來仍可能出現,但不至于反復上演。
二、超額沉降是難以避免的。但超額,尤其是頭部管理人的挖掘超額的能力,仍具有較強的確定性。
三、波動的市場環境下,更加考驗管理人的應對和風控能力。優秀管理人也會不斷迭代策略模型,進行風格和因子的快速調整。
四、選管理人比選策略更重要。量化FOF能夠一定程度上平滑超額波動,持有體驗也會更加舒適。
總之,量化的2025,我們拭目以待!
附表:
風險提示:
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相關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詳閱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產品風險收益特征,根據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重要提醒:
本文版權為好買財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