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時間的朋友,但歲月也會在投資人身上留下一些滄桑。
投資機構“三十而立”
1986 年,國家科委和財政部聯合幾家股東共同投資設立中國第一家本土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中國創業風險投資公司。1992年外資風險投資機構開始進入中國,1993年,熊曉鴿帶著美國國際數據集團的1000萬美元回國創辦了IDG資本。
經歷了30多年的起起伏伏,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最早一批投資機構已近“三十而立”,最早一批投資人也進入退休倒計時。新一代年富力強的“創二代”開始接棒,扛起機構大旗:IDG資本王靜波升任管理合伙人;君聯資本李家慶升任新一任總裁;經緯創投王華東升為經緯第三位管理合伙人;啟明創投周志峰升為啟明第四位管理合伙人。
迭代的意義
美國歷史上幾次并購浪潮和里根新自由主義經濟的開啟,加速了現代美股的委托代理關系的建立,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下,企業的傳承并不是大問題。在國內創新領域前沿的互聯網巨頭身上,馬云、張一鳴、黃錚,我們也能感受到一些代際傳承。
而在學徒制的投資行業,似乎一直不缺馬拉松式的投資家,巴菲特和芒格以其超長期的優秀業績向我們證明了“活到老投到老”的真諦。
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在其第二次退役告別賽上向其他球員和所有球迷告別:“請記住,籃球永遠大于邁克爾·喬丹”。
越是偉大的投資人,也越希望將投資機構打造成百年老店,一個投資機構品牌要超越投資人個人影響力才算偉大,投資掌門的更新換代就是必然。尤其是在一級市場,因為更偏“線下作業”的模式,股權投資人的職業生涯很難做到巴菲特那樣悠久,更新換代便是常態。
在歐美頂尖的創業投資機構,投資人更新換代有時并不僅僅因為退休,而是更加主動地新陳代謝。
作為硅谷頂級VC之一,Benchmark就是這樣一個踐行“合伙制”的標桿。成立于1995年的Benchmark,始終保持獨有投資打法:5個合伙人、收益均分、克制規模、只投早期。1997年,Benchmark向eBay投資670萬美元,最終,eBay迅速崛起成為那個時代最耀眼的互聯網公司之一,Benchmark一戰成名,第一支8500萬美元的基金也為LP帶來92倍的回報。此后,Benchmark陸續投出了Twitter、Snapchat、Instagram、Uber、Yelp等明星企業。在如此優秀業績和巨大利益的背后,我們很容易見到一些“分贓不均”的內斗,但Benchmark四位創始合伙人卻非常“自覺”地退位讓賢,任職時間最長的創始合伙人Bill Gurley于幾年前離開,Benchmark已順利完成代際交替。功成名就后,一些退休的合伙人甚至又成為Benchmark的LP。Benchmark 的投資人評價道:“這才是我們最大的秘密。前輩們達到權力頂峰的時候,他們把鑰匙遞給了我們。”二十多年來,保持底色的Benchmark 還在吸引更多年輕的優秀合伙人。
雖然,中國股權投資機構很難有像Benchmark這樣灑脫而迷人的機制,但中國式迭代已經發生。
機構迭代對LP的影響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人無法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我們也無法兩次買入一個“一模一樣”的基金。當我們投資一只二級市場基金時,我們大都是因為認可那個基金經理,基金經理的更換也預示著贖回的發生。
那么,私募股權基金也是如此嗎?
私募股權基金沒有類似基金經理這一角色,但會有一位掌門人。掌門人可以說是一個股權投資機構的靈魂,但不同于二級市場基金的基金經理角色,股權投資的作業模式使得掌門人的作用“有限”,因為第一線觸達投資項目的界面在一線投資團隊手中,一把手確實有一定“生殺大權”去否決項目,但如何尋找并命中一個好項目,更多由一線投資團隊以及其背后的機構戰略、風格和組織能力決定。
所以,私募股權基金掌門人的變化雖然非常重大,但也并非面目全非,關鍵還看機構原有組織架構。
在一些相對中小規模的投資機構,如果掌門人既統管投資機構,又在一線投資項目且對投資方向和投資與否有重大影響,投資項目好壞基本就靠其個人能力,那么掌門人的更迭就會帶來巨大的變化。這家投資機構就需要徹底重新評估是否還值得投資。
而在一些中大型投資機構,前中后臺組織結構相對完善,各組織部門各司其職,掌門人的“微操”空間有限,掌門人對具體項目的投資和短期業績影響有限,甚至這些機構在短暫的掌門人缺位時仍能正常運轉。對于機構的長期深層影響,則需要至少一整期基金來觀察,但好在多數大型投資機構的“接班人”也往往在這家機構工作多年,德才兼備,同時深深地刻有這家投資機構的DNA,總體投資思路、戰略、機制建設等也比較容易繼承前任。
結語
就像這個時代一樣,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經濟結構就需要轉型。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也邁過而立之年,想要做百年老店的那些投資機構開始進入這個接力賽的第一次交接棒階段,不僅在投資策略上與時俱進,在投資機構的組織結構、激勵制度、代際傳承上也需要大膽創新。
讓我們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
投資有風險?;鸬倪^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相關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詳閱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產品風險收益特征,根據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重要提醒:
本文版權為好買財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