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球投資者而言,本周將是被載入史冊的一周。太平洋彼岸,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已然落定,特朗普獲任。
大選之外,上周美國還公布了三季度GDP、9月PCE數據、10月非農就業報告重磅經濟數,美股也迎來三季度財報集中公布。其中亦有不少投資者關注到,站在伯克希爾背后的巴菲特在Q3繼續減持了蘋果。
以上因素重重疊加,可以說是今年以來美股受擾動最多的一周。
從市場反應看,大選前10月31日,美股全線大跌。如何理解近期消息對美股的影響?如今大選落定,隔夜開盤三大指數紛紛漲近2%,美股能重回“牛”勢嗎?
希望本文能幫助您了解美股的最新情況。
臨近大選關鍵時刻
財報、經濟數據、大選催動美股回調
10月31日美股大幅回調,以下是影響回調的三個主要原因,及這些因素后續的看法:
1、美股Q3財報披露:部分巨頭不及預期,但M7整體業績依然亮眼
實際上,本次財報披露的頭部科技股業績基本符合預期。
在美股七巨頭中,已公布的有6家,僅蘋果季度凈利潤同比表現差一些。而Meta、微軟在業績公布后下跌,主要來自于投資者對他們未來資本開支可能增加,從而或會影響后續盈利的擔憂。
究竟未來盈利能否支撐美股表現,有待繼續觀察。但就本次財報公布結果看,M7業績依然亮眼。目前標普500成分股中有67%的公司已經公布了三季報,其中72%的公司盈利超出市場預期,美國經濟仍然具有韌性。
2、美國經濟數據:通脹較高,就業略差,11月降息25BP幾率近乎100%
上周三到周五,美國密集公布了最新的經濟數據:三季度GDP增速略回落,消費貢獻上升,整體依然穩定。9月核心PCE小幅超預期,顯示通脹相對較高。10月非農受颶風等因素影響創下新低,但失業率并沒有大幅波動表明就業依然保持穩健。
回到降息路徑上,抬升的通脹并沒有影響市場對11月降息幅度的預期,美聯儲將在本周五11月8日的會議上降息25BP的預期似乎板上釘釘。
3、美國大選:大選前資金避險觀望情緒濃,大選后市場應聲大漲
大選結果出爐,短期內市場資金可能會對大選結果迅速定價,帶來美股短期波動。但有關選舉的交易擾動或邊際減弱,美股整體的交易方向可能會回歸基本面,即經濟數據、企業盈利與降息預期變化。
目前看,如果特朗普在執政期間維持其主張的較大力度的寬財政政策、對內減稅,以及產業上重視科技、鼓勵傳統能源,這在未來中長期將可能提振企業盈利,有利于美國經濟增長。從這個邏輯看,或利好美股上漲。
當然,當前美股估值處在相對高位。若特朗普后續推出極端政策,導致風險偏好下行,也可能給美股帶來波動。總的來說,還需關注后續政策的落地節奏與推行力度。
巴菲特未必“不看好”美股
美股長期投資價值仍在
最后,對于巴菲特引得市場矚目的“賣美股、囤現金”舉動,是否意味著他現在不看好蘋果股乃至美股呢?
說“不看好”可能未必,但至少可能表明,巴菲特認為當前美股的估值比較高了,于是在這樣的市場變化下選擇對投資組合進行調整。鎖定利潤,進行風險管理。
巴菲特歷來都有在適當時機減少風險敞口的天賦,然后待不久后更好機會來臨時再轉身回來。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
短期來看,史上最膠著的一場大選結束,對美股來說是好消息,擾動因素又少了一個。接下來,更重要的可能會回歸經濟基本面與企業盈利。
中長期看,現在的美股確實不便宜,但并不是說未來不會繼續上漲,而是風險收益比或許沒有那么好。當然,美股市場有其“長牛”特性。從歷史看,美股過去10年多時間都處在高估狀態。
“長牛”進程中發生回調、波動固然需要謹慎,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美股是一個值得長期投資,配置價值很高的市場。為了規避罕見的熊市,而錯失市場的牛市,可能不是合理的選擇。
另外,回過頭我們也可以看到,巴菲特除了賣美股、囤現金,還在做一件事,就是買日本股票。像巴菲特一類的超級投資人,近幾年都在將目光投向美國以外的地方尋找價值洼地,選擇其他更有性價比的投資機會。對于看重估值,不愿試身美股的投資者而言,或許這也是一種思路。
風險提示:投資于國際證券市場,除了需要承擔與國內證券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匯率風險等國際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也需要投資者注意。
好買香港提醒:本文版權為好買香港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如有轉載需求,請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