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印度大選結果出爐,印人黨以240席位勝出,不及預期的席位數量使得莫迪不得不與同盟黨聯合組建內閣,市場對于聯合政府是否能夠貫徹之前的戰略方針存在質疑,股指短期內波動加劇。
7月,莫迪政府公布了連任后的第一份年度財政預算(下稱“預算案”),這份報告涵蓋了財政、稅率、就業等多方面改革內容。該份財政預算中,可以較好地銜接莫迪政府先前實施地戰略方針,比如繼續提高資本開支預算、降低政府赤字、刺激就業等,并且預算案也得到了同盟黨派的支持,這一消息打破了市場對于聯合政府政策連續性的擔憂。
預算案內容眾多,本文針對稅率改革、提振就業、控制財政赤字三方面詳細展開。
稅率改革
本次稅率改革的特征是“輕金融、重實業”。
印度政府提高了資本利得稅,這是對于成交價高于成本價的那一部分收入征收的稅務,本次改革將持有一年以內資產的資本利得稅從15%提升到了20%,持有一年以上資產的資本利得稅從10%提升到12.5%;除了資本利得稅之外,印度還提高了衍生品交易的稅率。
該項舉措無形之中給市場參與人提高了交易成本,因此預算案公布當天,印度股市短線走低,NIFTY指數一度下滑1.8%,不過當天又恢復到了原有水平。指數的連創新高,其中印度散戶的力量不容小覷,約 90% 的 18 歲以上居民在金融機構擁有賬戶,而十年前這一比例僅為 20%,散戶非常熱衷買賣股票與期權,高漲的市場情緒會帶來投機行為的增加,因此本次提高資本利得稅也是為了抑制過熱的市場投機情緒,加稅行為對于短期的確有負面影響,從長期來看,加稅可能會給印度股市帶來長遠的利益,因為長期的資本利得稅從10%變為12.5%,其實對于長期投資者的收益來說不會有很大的影響,這鼓勵了更多資金長期留在股市當中。
2022年初,美國開啟了加息周期,外資拋售印度股票,前七個月就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拋售,而與此同時印度散戶資金流入公募基金,并保持著驚人的韌性。
“重實業”方面,印度政府取消了天使稅,鼓勵所有類別的投資者進行創業。并且印度政府簡化了直接稅、間接稅的稅收流程,實現海關與稅收服務的全面數字化,這一系列措施有助于幫助印度成長為世界制造業鏈條中重要的一環。同時,印度還提高了工薪雇員的個人所得稅標準扣除額,提高家庭養老金扣除額,進而提高了個人的可支配資金等。除此以外,手機和充電器的基本關稅削減至15%,將黃金和白銀關稅降低至6%等,這有助于提振制造業與對外貿易。
提振就業
印度去工業化程度高,直接從一產向三產躍進,因此制造業升級緩慢,且三產可以容納的勞動力有限,進而導致大部分人口仍在農村、從事農業相關工作,這種去工業化的發展模式,將阻礙低收入經濟體的工人們從農村轉移到生產率高得多的城市里。盡管GDP增長數字喜人,但印度的失業率卻仍維持高位,性別結構失衡嚴重。因此,本次預算再次強調了印度制造、生產關聯激勵計劃,并為促進就業提供約239億美元的財政支持。
控制財政赤字
印度要嚴格把控政府的財政支出,降低赤字率,赤字就是政府支出比政府收入多的部分,反過來的話,叫做盈余,而印度是一個常年財政赤字的國家,赤字與當年的GDP做比值就叫做赤字率,與中美日英越等國家相比,印度赤字率遙遙領先。
2020年由于疫情因素的影響,以及近些年來政府主導的資本開支,支持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直接導致了印度赤字率的飆升,目前維持在8%左右。本次預算提出要將2024~2025財年的赤字率控制在4.9%,比年初制定的臨時預算5.1的目標還要低,超出了市場的預期。在此之前,由于大選結果不及預期,市場普遍認為印度政府會放寬財政控制、降低資本開支轉而提高福利開支,但這兩項預期似乎都落空的,這反映出政府下定決心要解決公共債務高企的問題,并且在控成本的情況下,努力保證印度制造的政策實施力度、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長期資本開支預算從上一年的10萬億盧比,提高到了11.1萬億盧比。
以上是關于印度2024~2025年財政預算的解讀,該預算案可以當作莫迪3.0政府對于未來五年印度發展的行動規劃,體現了印度政府在促進經濟增長、吸引外國投資、稅收改革、基礎設施投資、農業發展、促進消費和就業、社會公正以及應對挑戰方面的決心和目的。
風險提示:投資于國際證券市場,除了需要承擔與國內證券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匯率風險等國際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也需要投資者注意。
好買香港提醒:本文版權為好買香港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如有轉載需求,請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