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日本股市持續上漲,與日本經濟一同走出了長期陰霾,開始刷新歷史新高。
今年8月份,受美國就業數據爆冷,日元快速升值等事件性沖擊影響,日股大幅波動。但由于驅動日股走牛的核心因素均未動搖,且日股本身估值較低,所以急跌并未持續,而是很快反彈。
近期圍繞美國經濟衰退和降息路徑的博弈加劇,全球匯市、股市短期內或仍有波動。但從長期來看,估值不貴且基本面持續改善的日股,仍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投資選項。接下來我們就看一看影響日股走勢的核心邏輯是什么,又該如何看待其配置價值。
日本經濟步入復蘇期
后續增長,空間較大
根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GDP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實際GDP增長率為1.9%,名義GDP增長率則達到5.7%,屬于近年來較高水平,日本經濟已呈現逐漸復蘇的跡象。從趨勢的角度上看,日本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已恢復到趨勢線以上的水平,但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仍處于疫情前的水平。
與其他國家相比,同期中國、美國名義GDP規模增長均超20%,德國增長超10%,說明日本經濟仍處于復蘇的早期階段,經濟增長還有較大空間,而一般來說,當處于經濟周期中的擴張階段時,股票市場表現良好。
但日本經濟的復雜性在于,它既有積極的復蘇跡象,但也有相對消極的信號,其中有幾大關鍵因素值得投資者關注:
①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
7月底,日本央行將基準利率從0%至0.1%的區間上調至0.25%,是今年以來第二次加息。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加息可能會抑制已經疲軟的消費,但不加息則可能導致日元持續貶值和資本外流。隨著日本通脹壓力抬升,不排除日本央行進一步加息的可能性。
②工資增長的“春斗”談判
在這場經濟復蘇的博弈中,實際工資的增長能否跟上通脹的步伐,是決定貨幣政策走向的重要因素。今年日本春斗(日本勞資雙方于春季舉行的薪資協商)最終結果為工資加薪幅度躍至5%以上,創33年來最大升幅,其中基本薪資升幅首度突破3%,已高于日本當前的物價升幅,這意味著薪資上漲帶來的附加經濟效應,將促使多個內需主導行業受益良多。
③勞動力短缺的資本支出
日本老齡化的背景下,勞動力短缺是當前社會的嚴峻問題,隨著經濟逐漸復蘇,日本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也逐漸加大,據日本總務省7月底公布的結果顯示,截至今年1月1日,不包含在日外國人的日本人口總數約為1.2億,較去年同期減少86萬,跌幅約為0.7%。不過,這也將促使企業提高薪資,從而刺激消費復蘇。
此外,隨著儲蓄的被迫釋放和實際收入的提高,日本消費趨勢也在逐步增長。旅游業作為日本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據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球旅日游客同比增長61.7%至2107萬人次,創下同期歷史新高,入境旅游的貢獻也將支持經濟增長。
日本股市有所擾動
盈利前景,相對穩定
步入2024年,日股漲勢延續了2023年亮眼的表現,日經225指數一度領漲全球股指,且在7月11日創下歷史收盤新高,首次站上42000點。但隨后日股連續四周下跌,并在8月5日遭遇回調,但兩日后迅速站上35000點,展現了較強的韌性。
具體來看,日本股市有著其獨特的投資價值,主要為以下幾點:
①企業盈利
2022年以來,日股上漲最主要的推動力是企業盈利而非估值。隨著日本經濟逐漸走出通縮,企業盈利前景變得樂觀,為股市提供了堅實的基本面支撐。由于日本是典型的出口型經濟體,近年來,GDP與GNI的差值不斷上升,海外收入占比持續增加,日企的全球化盈利是企業盈利修復的主要原因。
②日元貶值
日元在1995年達到頂峰后,繼續保持貶值趨勢,給上市日企帶來明顯的業績增厚。同時,日元疲軟使得日本股票對外國投資者來說變得便宜,吸引海外資金流入日股,盡管有匯率風險,但匯率對沖可以緩沖日元貶值風險,并加厚日股投資收益。
③企業治理
自去年4月實施“日特估”改革以來,日本企業治理持續改善,推動股東回報持續擴大。在政策的推動下,日本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股東在股票投資上的回報率和股息率,增加了投資者對日本市場的信心,是日股后續走勢的重要支撐因素。
總之,日股自8月初大跌之后已強勢反彈,投機性日元空頭也已轉正,市場情緒企穩。但9月份美聯儲有望降息,美日利差有望縮小,日元升值壓力仍然存在,日企盈利會受到部分影響,不過從中長期來看,日股市場仍有較高的配置價值。
(本文轉載自好買香港公眾號)
風險提示:投資于國際證券市場,除了需要承擔與國內證券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匯率風險等國際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也需要投資者注意。
好買香港提醒:本文版權為好買香港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如有轉載需求,請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