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債市不斷攀升走高,大量資金流入債券市場,債基的收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但最近,在央媽組合拳的帶動下,債市有些風起云涌,走了3年牛市的債券市場節奏似乎發生了變化。回看過去的一周,中長期國債收益率曲線整體呈現陡峭化上移,回調幅度不可謂不小。
債市近期波動加大,不禁讓投資者對債基開始質疑。本文先對近期央行調控政策進行復盤梳理,一起看看債市發生“V”型反轉原因是什么?基本面偏弱局面并未反轉情況下,后續債市如何演繹?債市長牛會結束嗎?
央行力度升級,債市“急剎車”?
今年三月以來,央行多次喊話市場要防范利率過低的風險,不斷加碼逆周期調控政策。
5月底央行和《證券時報》均反復提示債市風險,并指出“必要時會進行賣出低風險包括國債操作”,但機構和市場并未給予重視,繼續抱團將10年、30年的國債期貨推向新高。
6月陸家嘴會議上潘行長指出,“保持幣值穩定,是法律明確規定我國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然而市場在央行的反復提醒下遲遲未有較大反應,債牛行情繼續演繹。7月以來,央媽加大對債券市場的監管力度。
7月1日,央行宣布要向銀行借入國債。這一新舉措被市場戲稱為"債券版轉融通"。消息一出,債市應聲調整。借入國債的目的顯然是為了在市場上出售,意味著央行有意通過拋售國債來給債牛降溫。不少投資者擔心,央行的出手是否會意味著債牛行情的結束了。但這輪調整只持續幾天,隨著央行超預期降息,債市重新上漲并創出新高,10年期國債收益率再度震蕩下行,相繼突破2.2%和2.1%兩個重要關口。
8月5日,四大行出售債券引起市場小幅調整。8月7日,央行進行的零元逆回購操作再次提高了市場的謹慎情緒;同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協會對多個商業銀行啟動自律調查,并在8日早間發布公告,調查處理中小金融機構存在的出借債券賬戶和利益輸送行為,債券市場再度下跌。
8月9日,央行發布《2024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繼續提示風險:“投資者宜審慎評估資管產品投資風險和收益。”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時間區間為2023/12/29-2024/8/13
受上述舉措影響,債券市場一路上漲的走勢被明顯扭轉,8月6日至12日期間,債市利率一路上行,10年期國債期貨連續三天下跌,8月12日更是創下4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8月13日,債市又再度回暖。
債市波瀾四起,如何應對?
盡管近日債券市場連續調整,利率債調整幅度明顯大于信用債,但是從近期公布的經濟基本面數據以及地產銷售投資數據來看,支持債券市場長期走牛的基本面邏輯仍未發生改變。債市調整的原因更多來自于短期央行表態指導、部分機構止盈賣出以及短期資金面收緊預期等。
此外,從近五年歷史數據來看,債券市場呈現"牛長熊短"的特征,歷史修復能力也是有跡可循的。短暫回調或還能幫助提升投資的安全邊際,為后續的市場走勢留出空間。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時間區間為2019/8/13-2024/8/13
落實到投資層面,在債市尚未企穩之前,可以考慮以信用債持倉為主的票息策略產品或是短債基金此類久期較短的產品為主要配置方向。后續隨著債市企穩,利率債持倉為主的久期策略仍具有配置價值。
總而言之,用一句話來回答債市的靈魂拷問“債牛結束了嗎”:當前經濟基本面整體偏弱,貨幣政策環境偏松,債券走熊概率不高,投資者也無需過度恐慌。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決策須謹慎。文中觀點不代表平臺投資意見,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未經好買財富授權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引用本文內容和觀點,包括不得制作鏡像及提供指向鏈接,好買財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