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新聞
“科特估”橫空出世!領跑市場
6月以來,以半導體、通信為代表的科技成長板塊持續反彈,走出了獨立行情。截至6月24日,申萬電子指數月內漲幅超3%,領跑行業。繼“中特估”后,近期“科特估”概念開始活躍,引發市場關注。
什么是“科特估”?“科特估”意為“科技特色估值體系”,主要聚焦新質生產力轉型升級領域,是對資本市場中相關行業估值體系的重塑。“科特估”可以視為“中特估”在科技領域的延伸和深化,二者都受到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的影響,而側重的行業有所不同。
近期“科特估”為何突然上漲?主要原因有三點:
①政策支持。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將新質生產力發展列為重要任務,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且近期國家大基金三期成立規模超預期。
②產業共振。全球AI浪潮下,科技周期有望見底回升,政策和產業形成共振。海外科技巨頭業績大幅增長且股價迭創新高,映射國內科技股表現。
③市場風格。紅利經過前期較長時間上漲后,科技成長板塊估值處于低位、長期賠率和短期勝率都較高,相關新概念出現容易引發市場短期關注。
展望下半年,先進制造已成我國出口增速較高的領域,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有望長期受益。總體來看,權益市場調整之后,股債比顯現,中長期的配置窗口正在逐步顯現。
——好買點評
精彩觀點
合晟資產:新質生產力民企發債將持續受益
產業債方面,5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3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受益于政策扶持,符合新質生產力方向的相關民企融資便利性有望提升。對于地產債,各城市的限購放開本質上是內卷的加劇,行業整體的出清需要更強的貨幣化手段和政策上矯枉過正的態度來扭轉預期,房企發債還要一券一議地進行仔細甄別。城投債的短期安全性提升,需要關注估值風險。
明河投資:不要忽視于低迷時站崗的對價回報
近期,資本市場疲弱的根源還是信心缺失、內需滑坡。眾所周知這一切如果不逆轉,最后就不是股市下跌那么簡單,但驅動股市上漲、振奮信心卻反而是政策層面較為簡單的事,因為A股那么多行業龍頭估值太低了。不管經濟如何波動,困難始終都會過去,一切都是周期循環。于市場低迷時的站崗,暗中都是有對價有回報的。
市場回顧
宏觀新聞
五部門重磅發布消費利好措施
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以培育和壯大消費新增長點,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其中提出鼓勵限購城市放寬車輛購買限制、增發購車指標,推進餐飲外賣點單和配送智能化升級等多項措施。
三大交易所IPO受理、上會已全部恢復
21日晚間,北交所受理了3家企業的IPO申請,這是北交所時隔3個月之后恢復IPO受理。6月20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各受理了1家IPO申請,這是滬深交易所時隔半年后再次受理IPO。這也意味著,三大交易所IPO受理全部恢復。
日元持續貶值,再次逼近160關口
近期,受美國降息預期推遲影響,日元創下自3月以來的最長連跌記錄。截至昨日,日元兌美元匯率繼續走弱,逼近160關口。面對持續貶值的壓力,日本外匯事務最高官員神田真人周一早間發出強硬警告,表示日本政府隨時準備全天24小時干預匯市。
固收行業動態
存續固收理財平均兌付年化跌破2.9%
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資產荒”問題仍存。最新數據顯示,作為29萬億元理財市場的主流產品,存續固收類理財平均兌付年化收益率,以及新發開放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均跌破2.9%,雙雙創下年內新低。
多只可轉債價格出現大跌
近期,曾經的香餑餑可轉債漸漸“不香了”。部分可轉債甚至出現踩踏式下跌。6月24日,A股交易的533只可轉債中,有492只下跌,4只平盤,僅有30只上漲。嶺南轉債、廣匯轉債下跌20%,三房轉債、中環轉2等下跌超過10%。
研習社知識點
什么是主觀股票策略?
主觀股票策略指基金經理通過對行業、個股深入的投研,在個股認知上形成優勢,從而獲取超越指數的超額收益。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決策須謹慎。文中觀點不代表平臺投資意見,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未經好買財富授權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引用本文內容和觀點,包括不得制作鏡像及提供指向鏈接,好買財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權利。